颜正华:
男,汉族,1920年2月出生,江苏丹阳市人。中国行—中医健康管理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。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、教授,临床中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、学科带头人。1940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,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、“首都国医名师”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。
曾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医学药学组成员、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医药组成员、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、全国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、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暨药学专题委员会委员、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、中国药学会理事暨北京分会常务理事等。
柴松岩:
京都妇科名医,现任:中国行—中医健康管理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,北京中医医院妇科教授,正主任医师。兼任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,北京市卫生局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,北京中医学会常务理事,北京中医学会妇科委员会主任委员,《北京中医》杂志编委及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基金委员会顾问等职。
1997年4月荣任全国名老中医称号。 柴老自幼学习中医,1950年取得中医师资格。1952~1957年就读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,具有良好的医学理论基础。其临证妇科50年,医学功底扎实,临床经验丰富,擅长诊治各种类型之闭经(如多囊卵巢综合征、卵巢早衰、闭经溢乳综合征等)、崩漏(功血/子宫内膜增殖症)、痛经(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等)、月经稀发量少、绝经前后诸症(更年期综合征);各型不孕症、石瘕(子宫肌瘤)、肠覃腹痛(卵巢囊肿及/或附件炎性包块等)以及妊娠病、产后病、多种妇女疑难杂症。以辨证准确、方药精专、配伍灵活、疗效显著为其特点。
冯兴华:
男,主任医师,原科主任,博士研究生导师。中国行—中医健康管理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。
1966年7月大学毕业。
1977年至1978年济南市立三院进修西医内科一年。
1980年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研究生,导师是谢海洲教授、方药中教授,专业为中医内科理论与临床,1983年7月毕业,获医学硕士学位。
李曰庆:
职称:主任医师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科室:泌尿外科
1946年10月1日生, 山东人,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,主任医师,教授,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,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东直门医院院长,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学位分会主席,北京市重点学科——中医外科学学科带头人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。
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,任中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,北京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审评专家,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,《北京中医》杂志常务编委,《药物不良反应》杂志编委。
1966年7月大学中医专业毕业,毕业后先后在农村卫生院, 钢铁厂职工医院等单位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。
1983年留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工作至今。
自1983年至今主要从事中医风湿病的临床医疗与临床研究工作。
中医风湿病主要包括:西医风湿病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、强直性脊柱炎、骨关节炎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硬皮病、皮肌炎、风湿性关节炎、干燥综合症、痛风等多种疾病。
曾参加国家科委“七.五”攻关课题: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;中国中医研究院课题:风湿安冲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;广安门医院课题:牛膝健步冲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。
中国中医研究院创新课题:强直性脊柱炎辨证规律的研究。
国家科委“七、五”课题: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方案的研究。
广安门医院课题:补肾活血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成纤维细胞成骨潜能的影响。
著有《中医内科临床手册》;为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。传统医学卷》编委,分支副主编;《实用中医风湿病学》、《中医证候鉴别诊断》编委;参加《风湿病学》、《中国基本中成药》等著作的编写。发表论文20余篇。
擅长疾病:类风湿性关节炎、强直性脊柱炎、骨关节炎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硬皮病、皮肌炎、风湿性关节炎、干燥综合症、痛风等多种疾病。
履 历:
中国行—中医健康管理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、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理事长、生部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、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、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、中国性学会中医性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、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、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、北京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副理事长、北京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主任委员、北京中西医结合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、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(临床版)》副主编、《中国临床医生》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等。2000年被海南中西医结合医院特聘为特邀坐诊专家。
著 作:
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《中医外科学》、《实用中西医结合泌尿男科学》、《男性不育》、《中西医结合不育与不孕研究新进展》、《前列腺疾病临床荟萃》、《性功能障碍研究新展》、《女性性功能障碍诊疗学》、《中医外科学题解》、《中医外科治疗大成》等书,发表论文40余篇。
长期从事泌尿外科和男科的临床、教学和科研工作,能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前列腺疾病、男性不育症、性功能障碍、性传播疾病、泌尿系肿瘤、泌尿系解释等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曾去日本、法国、韩国、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,受到欢迎。多次组织和主持全国性学术会议,推动和促进了学术的发展,受到学术界好评。培养博士研究生12名,硕士研究生5名,指导博士后1名。曾获北京市高等院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,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,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,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。1994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。
李曰庆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男科病研究,尤其对慢性前列腺炎有独特的诊治思路,经验丰富,临床疗效显著。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的常见病、多发病,是以排尿刺激症状和膀胱生殖区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。其致病因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,日前研究认为与病原微生物感染、尿液反流、神经及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等有关。由于前列腺胞膜的屏障作用,药物不易渗透至前列腺上皮的脂质膜,使得药物到达前列腺组织中的浓度较低,难以达到治疗日的。故本病病情复杂,反复迁延,缠绵难愈。
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劳淋、白浊、白淫、精浊等范畴。李曰庆教授认为,其病机特点是邪实者多,本虚者少。邪实多为湿热、气滞、血瘀、寒凝,本虚多为肝、脾、肾不足。初病多为湿热下注、寒凝肝脉、肝气郁滞。不治或误治,湿阻、寒凝、气滞均可致经脉受阻,气血瘀滞;久病又可耗伤正气,致肝、脾、肾亏虚。李曰庆教授临证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,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,辨别虚实,因证施治,综合治疗。
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前列腺疾病、男性不育症、性功能障碍、性传播疾病、泌尿系肿瘤、泌尿系解释等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
|